寻找《诗经》发现鸡泽之艾——端午节专题
照例端午扎一束艾草,放在门口。这是母亲的习惯。如今我住楼上,依然规规矩矩。
【资料图】
母亲吩咐我把房后的艾草割掉。过了端午就该割下晾干。常年用它泡脚或者辅助治个拉伤、扭伤什么的。
艾草有奇特的芳香,还有很多奇特的功效。战国邹《孟子·离娄上》: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苟为不畜,终身不得。虽然说的是治国理政,但足见艾草之药效很早就已验证并为人们普遍认可。
比战国更早的春秋时期,有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一篇,大家来看,是不是很熟悉?是不是眼前一亮,心里一热?
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
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
这诗歌不用多琢磨,一眼就明白。不管采什么,都是在说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”如此深情,又如此直白,两千多年一直活在人们口头上。而原诗在反复吟唱之下会有更真切的感受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跟前最上面的语音文件试试!体味诗歌之美,音韵之美,真情之美。
需要说明的是“萧”和“艾”本是同一物,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。《说文解字》:萧,艾蒿也。从艸肃声。而且“萧”和“艾”与上篇《寻找诗经发现鸡泽之蓬》中的“飞蓬”同属菊科,所以它们样子很相像。
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却常常要借用外物来统一行为,这就叫节日。
如今,我们很少有人会执一根艾草,便想起一个人。但艾草的味道一直未曾改变,起码可以在夏日驱蚊避蝇,实用的日子,不妨搞得诗意一些,这也是文化自信之一种吧!特别是在鸡泽这个诗经之源,更有许多妙趣与必要吧!
鸡泽有很多《诗经》中的草木鸟兽鱼虫,还有很多语言化石,只是大家未曾注意它们的来处那么风雅罢了。就好像风雅从来不只是鸡泽一条街,不只是鸡泽一个很早很有名的一个饭店,以后亦将会是鸡泽的生活!
写到这里,我在风雅大街的北头,看见宽阔的道路两侧谜一样的街灯亮起来了,渐渐多起来的消夏的人们知不知道,鸡泽还有多少关于《诗经》的谜底等待揭晓呢?
关键词: